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九B
Workshop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Design (IX) B 
開課學期
110-1 
授課對象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授課教師
張聖琳 
課號
BP7225 
課程識別碼
544 M0650 
班次
01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B,C(19:20~21:05) 
上課地點
公館101 
備註
(資訊社會與社會創新)實際上課涵蓋暑期或周末,有興趣者請洽授課教師。配合社區團隊需要。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外系人數限制:4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101BP7225_01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疫情下台大要求課程配合線上,以下是我們的鏈結:https://meet.google.com/zxj-zayf-htw)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九B(BP7225)(2學分)村客松系列
桃園大溪『山野教室』計劃:鄉鎮青年人才教育介入型社會設計
主授老師:張聖琳老師(shenglin@g.ntu.edu.tw)
時間銀行:房思宏老師(szuhungfang@gmail.com)
大溪密集課程在地合作: 李宗俊老師(山野教室創辦人)
廖經舫(至善高中農產行銷科主任)黃慧勤老師(建行科技大學)

課程時間(非常重要)
一般時間:週三下午 3:30 – 6:30 PM (以10月、11月為主)
密集時間:11月第一週含週末請先預留 - 桃園大溪密集工作坊
國際合作:渠蒙老師(廣島大學助理教授暨瀨戶內海藝術島創辦人)
牟昌非老師(中國山東濰坊牟家院村戲劇節創辦人)
課程助教: TBA
上課地點:城鄉公館104 + 大溪山野教室

×××× 詳細課程資訊請點選 左列 ”文件“ 中的 BP-7225-城鄉環規 山野教室 社會設計.PDF 檔案 ××××
 

課程目標
1. 工作坊課程重點:
本課程的核心目標是透過參與大溪的『山野教室』計劃,以教育介入型的社會設計逐步發展協助偏鄉根留地方的青年人才培力機制。課程內容以協助『山野教室』青年團隊發展為主軸,本學期預計進行:(1)山野教室核心幹部的陪伴、(2)戶外體驗學習認證制度的研究,以及(3)山野教室互助交換時間銀行系統的設計。這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我們預計在接下來的數年與李宗俊老師以及大溪回鄉青年共同以『山野教室-村客松』實習以及『創新社區設計』課程,全年雙槳式陪伴山野教室以及回鄉青年互助網絡。每一位修課參與者的投入會累積到下一個學期新課程成為新夥伴繼續推進的基石。修課同學可以單修一門課,也可以多年期多次參與不同課程。

如上所述,課程中需要完成的操作與研究包括:(1)研究國內外戶外體驗學習的認證系統 ,(2)與山野教室核心幹部合作舉辦一次戶外活動,(3)持續研發透過時間銀行機制運作的地方青年互助支持系統。所有完成事項需要建立在雲端的『村客松-山野教室』中,讓日後參與者可以接力,也讓全球有興趣的夥伴可以共時-跨地方(simultaneously and translocally)探索山野教室,虛實互動在大溪山水間。

(2)村客松(transkathon)之大溪教育介入:2010至今簡史
村客松(transkathon)概念源自hackathon 駭客松或程式設計馬拉松,當雲端有bugs蟲蟲時,全球駭客高手在open sources開源環境裡從各處共同接力除蟲。我們認為因為資本消費邏輯所創造的當代鄉村問題,也需要以類似駭客松的開源接力邏輯,trans-跨領域跨地域甚至跨生命世代方能逐步排除,因此張聖琳老師於2016年進入中國雅安代河的國際鄉村實踐課程中提出transkathon這個概念,倡議人才貧血是每一個鄉鎮型在自己的地圖坐標上共同承擔的不可承受之輕,如何以流動的平台思維,構築一個各類人才可以在不同時空持續陪伴孵育鄉鎮人才進而共同排除鄉鎮困境的系統,是村客松 transkathon的階段目標。以村客松概念我們投入的地方實做包括 台灣新北市坪林(2011至今,從茶創品牌到台大知識緣之教育介入),台灣桃園大溪(2010至今,至善高中陪伴到山野教室孵化),中國四川雅安代河(2016-2018,與四川大學、文化產業學院共創水磨坊之教學基地)。村客松聯盟的鄉村實踐者散佈於台灣、日本與中國的鄉鎮區域。

『山野教室』(見附件)計劃創辦人李宗俊老師自2010年在家鄉大溪,與鄰鄉女青年黃慧勤老師捲起袖子創發“大溪挖挖哇”一起陪伴當地非升學導向的非乖乖牌青少年。當時宗俊老師就讀於清華大學社研所,2016年退伍後成為大溪至善高中剛剛成立的農產行銷科擔任科主任,他發現至善青少年並非沒有能力,但不適應書本以及單調的課堂學習,因此學習成效不佳。他因材施教帶著學生登山溯溪鐵馬環島進行山林田野多元學習,這些拒絕唸書的『小屁孩』(至善高中青少年自稱)有些進入大學,有些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宗俊老師於2020年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決定離開至善高中的學校教學現場,創辦暫名『山野教室』的溪谷山林野營園區,計劃以戶外環境體驗學習(環境科學、地方文化,以及體力訓練相關的活動)為服務產品,與至善青年校友們一起創業。伴隨宗俊老師的生涯,我們梳理台大在過程中的陪伴如下:
A. 陪伴的初衷 “大溪挖挖哇”:2010 - 2016大溪挖 時期
以大溪老街文化地景活化計劃案資源支持至善高中暑期陪伴營隊,於研究計劃結束後協調至善高中校方與董事會細水長流的於暑期支援大溪挖挖哇營隊
B. 進入體制“農產行銷科”:2017-2020 科主任 時期
以科技部時間銀行新互助時代研究計劃(2018-2021)之大溪場域,發展三學期實習課以及一個學期之創新社區設計課。課程中至善與台大學生創作“未來大吸”桌遊,後參與2020教育部全國氣候變遷推廣競賽獲得銅牌,團隊成員謝竹天持續更新優化桌遊,期待2021-2022間,結合大溪地方人文與自然故事的“未來大溪”桌遊可以問世。
C. 開創體制 “山野教室”:2021 起 創辦人 時期
這是正在開始中的新階段,我們預計以社會設計實習課+創新社區設計 兩門課 結合社區領域以及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NTU-D School的創新創業資源 陪伴孵化山野教室核心青年團隊。
 
課程要求
(3)課程操作
3-1. 山野教室共創活動(與山野教室青年合作,時間則在11/01到11/07之間)提案“森林趴”共煮-村客松圓桌:
(1)由“綠社工日誌”之屠崇軒老師+大溪紅樓餐廳培力的煮婦團隊助選在地食譜,食材結合當地小農,格外品,野菜。部分餐具結合山野教室的元素(譬如,木製,竹製的杯子,筷子,用完即可丟棄) 或竹筒飯料理
(2)由村客松實習團隊負責邀請與山野體驗相關的夥伴,進行圓桌交流,創想山野教室可以發展的方向與實驗。
3-2. 團隊專題:週三3:30 到 6:30 (帶狀課程以10月與11月為主)
(1)戶外體驗學習認證制度的研究
(2)山野教室互助交換時間銀行系統的設計
3-3.預計11月底進行線上成果發表,成果發表的評圖或需以英文進行
3-4.實習工作坊線上資料系統建立村客松-山野教室執行過程之雲記錄分享以自媒體社群、Medium 村客松系列等方式記錄累積。
案例,澳洲與柬埔寨社區課程的線上記錄以網頁呈現: https://newformofpp.github.io/NewFormPP/P1_HOME.html
https://takealeepoffaith.wixsite.com/research/projects-6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讀本:(滾動中…..)
謝竹天. (forthcoming). 留鄉青少年遊戲化地方知識的建構與認同:以「未來大溪」地方性桌遊設計實踐為例. (碩士). 國立台灣大學, 台灣台北.
房思宏、許哲榕、吳美融、郭書瑋、賴彥安、張聖琳. (forthcoming). 社會健康管理 新互助時代:結合科技的時間銀行社區實踐. 「健康福祉與科技應用」專書. 台灣台北: 台灣教育部.
Richard Louv,理查 洛夫(2019)《失去山林的孩子:震撼全美教育界,搶救科技冷漠小孩,治癒「大自然缺失症」的最佳處方》,野人出版社。

董威言 (2021) 登一座人文的山:貫穿古今中外、文明與荒野,獻給所有戶外人的自然人文通識課

參考案例/戶外教育品牌:(滾動中…..)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https://www.asiaaee.org/
光合作用戶外探索學校: http://www.outdoor-taiwan.com/outdoor-taiwan/pages/main.html
小草野生工作室: https://www.wildgrass.org.tw/

台灣生態登山學校: https://www.mtschool.org/
內本鹿: http://laipunuk.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參考書目
待補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